第二章 人非人

大仁好不好呢?人们都知道好。特别现在,我逐渐讲出大仁的情况,了解的人越来越多,人们从内心到现实,都觉得真好。但是对大仁不够了解的人,好像还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,看上去赞成,实际上不是真的赞成,搞不好还是惧怕的。

这种不赞成和惧怕,是对大仁的否定吗?能让人们梦呓般祈求的,不会是人们真想否定的。可是面对现实种种障碍,人们怎么办?不重视金钱,企业效益怎么办,靠什么吃饭?不重视科技,落后了要挨打怎么办?无论哪一条都是硬伤。今天看上去物质更丰富了,而且还在不断走向极大丰富,但“混口饭吃”仍然是最现实的。人都想站着生活,可为了这口饭,过去许多时候,人们都感到别无选择,违心也得跪,不得不屈从于各种非人因素。

这样看来,人们不是否认大仁,而是否认非人因素。对于大仁,只不过觉得难以实现,甚至不可能实现。非人因素虽然不好,可是看得见,摸得着,很现实。在过去,仁与不仁就是并存的,不仁牢牢地卡住了仁的脖子,让仁无法自由呼吸,还让大仁成了人们眼中的镜花水月,可望不可及;非人因素却好像是难以摆脱的毒品,明知有毒,却欲罢不能。

造成这些“人非人,物非物”的局面,也有两方面的原因。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外部问题。现代社会普遍的,都是各种制度管人,各种实力压人。无论是科技经济、宗教政治等等,都形成了对人做主的挑战。然后,还有人们自身的问题。就算你能一心为别人付出,开始别人可能还有点感激,时间一长,别人不但心安理得,哪天搞不好,还觉得你做得不够,不但没有感激之心,如果你没给他更多,他还要破口大骂呢。就是说,现在有的人的确不配有人性的待遇,搞得现在社会上,想给别人至上待遇,都不能拿出来,反而得收着点。

无论内部和外部的非人性因素,解决起来都不容易。还不要说达到人至上的大仁,就算只达到爱人的仁,直到今天,许多人也做不到。然而仁的概念,自圣贤们直接开启,在人间已经讲了几千年。圣贤们只做仁的事情,都显得极不如意,可想而知,如果要实现大仁,这个难度就更加不可思议了。

有人就想,我也挺善的,有仁就行了,为什么非要大仁呀?以前没有大仁,想做也做不了,是外部造成的;现在大仁出现了,如果自己再让不仁抑制,就是自己的问题了。还有人觉得,自己这辈子没有指望了,等一万年后将来的人去实现吧。这些都带来一个问题,大仁有没有时代的必要性?脱离时代谈大仁,是没有意义的。

远古时烧火做饭都没解决,初步的基础文明都没有奠定,无法阐述何为仁。还没实现大仁时,不能把对未来的要求,作为对现在人们的要求,所以现在制度管人也有成立的一面。既然人类还没有走到人做主的那一步,还没有从制度中超越出来,当然还是由各种合适的制度管着比较好。而不是说,社会上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,相反很多事情很可能都是应该的,都是对人们负责的。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去管现在的人,可能人们会更加懒散无序,就更谈不上人做主了。

从社会发展上看,整个趋势在更重视人,更人性化。过去奴隶或封建时代,人可能被当作商品或物件,随意买卖处置;现代社会普遍比较尊重人权,各行各业都在讲人性化。虽然走到今天,人们的待遇还有各种问题,但时代的進步是明显的,而且还在不断進步着。不断地自我提升,这是人类的天性,他会推动着人类不断发展,不断达到更高的要求,直到在未来,达到最高的要求,从而真正地实现大仁人间。所以我说,大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。

从混口饭吃,提升到大仁,需要一个过程。有人认识得早一点,有人认识得晚一点,只要能跟上时代的脚步,按照自己的使命能认识到,都是正常的。今天在我们周围,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走向大仁,一切正在改变。现在不同于过去,大仁已经出现了;现在也不同于未来,毕竟还没有实现大仁。那现在应该是怎样的呢?现在是过渡时期,人类要从过去的非人性旧时代,走到未来的人性新时代。

 

上一章
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