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以善助恶

许多人本来是善良的,可是他发现在社会中太善良总是碰壁,就以为是善良本身的问题,然后不同成度地丧失了善念。在认识大仁的过程中,也有类似情况。有的人听到大仁以后,觉得很好,于是不分场合随便用,结果谁都觉得他不对劲。他不但没起到好的作用,反而自己也会失去大仁标准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其实那不是善良的问题,而是他没有第二剑。他不知道根据人们不同现状、对待不同人性成度,应该有所不同。三剑不全,少了第二剑,没有认识到完整的大仁,只是把大仁的第一剑体现,当成了大仁的全部,那他所谓的第一剑,就不再是第一剑了。这是所谓“以善助恶”,造成丧失善念的主要原因。

一、二剑是相互保护的。第一剑保护着第二剑,第二剑才能成立。在非人性的环境中,人们常常不得不就下,时间一长,有的人可能就忘记为什么要就下,真的混同这个环境而忘记了人性的美好,失去了对第一剑的信心。那时他的第二剑就变得不是就下,而是低下了,第二剑就会消失。只有清晰地确立第一剑,才能确立第二剑。

同时,第二剑保护着第一剑,保护着每个人的善念。当善念全无的恶人作恶时,如果人们不阻止不处理,反而用第一剑更好的待遇去对待,那就是在纵容罪恶。那样不但对别人有害,也会让自己成为从犯,降低了自己的人性尊贵成度,导致第一剑消失。

人至上,这是对大仁之人说的。但是不同时代、不同环境、不同群体和个人,其中人性丰足的成度,多少有差异。在没有达到大仁的环境里,人性待遇不是至上,可能只有重视、限制、轻视,甚至是最低的。人性尊贵成度越低,偏离人的本性越远,待遇越差,甚至可能是人性泯灭的。大仁用第二剑就下的目的,不是承认非人性因素,而是在人们还不能脱离非人性因素时,采取的临时办法,这样才能保持第二剑环境的相对稳定,不致受到太大的震动。

第一剑要想在第二剑环境中出现,在非人性环境下出现,必须有第二剑的保护。否则的话,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。因为如果没有第二剑保护,那么大仁根本就不可能在人间出现,人们现在就看不到第一剑,连方向是什么都不会知道。大仁有强大美好的一面。在人类社会中,无论是现实还是艺术创作中,最能打动人的,一定只有人性。这种力量,来源于人性有着最高远的位置,因此只有人能够有最强大的力量。

如果没有第二剑保护,强大的第一剑直接在第二剑环境中用,强行达到第一剑标准,那就是摧毁性的,什么都不能留下。因为第二剑环境的一切,都有非人性部分,都是不够标准的。

一、二剑相互保护,同时带来了相互隔离。就是说,第一剑不能在第二剑环境中用,第二剑也不能在第一剑环境中用。一方面是人性成度较低的环境,不适合更高待遇;另一方面,第一剑环境是至上的待遇,如果却遇到第二剑低下待遇,那也不是大仁了。

真正的第一剑是强大的,可是人们对大仁的认识,往往还需要一个过程,所以人们自身的第一剑,在开始时可能会很微弱,还不是那么牢固,很容易拿不稳而丢掉。由于第一剑不能在第二剑环境中用,因此在人性成度较低的环境里,无法感受到人性的强大,甚至可能会误以为人性的力量是弱小的。

在人间实现人的人间,过去完全没有指望。为什么呢?比如以往不管怎么修,人们主要是个人自修,从来没想到、也没可能改变世间本身的旧理。宗教中甚至有个说法,一旦修成就不能留在世间了,不能干扰世间的状态。里面有个意思就是,世间本来就是第二剑环境,不配有第一剑的美好状态。

我们怎么可以实现呢?即使第一剑能够出现在第二剑环境中,但是由于第二剑的隔离作用,第一剑还是不能直接使用,那就等于第一剑好像并不存在。这时就需要第三剑,真正地在人间不断扩大,三剑缺一不可。有了三剑以后,人们在第二剑状态下,進一步掌握大仁实质的第一剑,然后不断运用第三剑,逐渐就能在人间实现大仁。

 

上一章

下一章